「慢性非萎缩性胃炎」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慢性炎症,是最轻的一种慢性胃炎;
为什么会引起慢性非萎缩性胃炎❓
【主要原因】
1、70%~90%的慢性胃炎患者有幽门螺杆菌(Hp)感染,Hp感染也是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主要病因之一;
2、胆汁、胰液或肠液大量反流入胃,使胃黏膜遭到消化液损伤。
3、长期食用粗糙或刺激性食物、酗酒、高盐饮食、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消炎药(NSAIDs),如阿司匹林等;慢性右心功能衰竭、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等疾病导致胃黏膜淤血缺氧等。这些因素可各自或与Hp感染协同起作用损伤胃黏膜。
【还有诱因】焦虑、抑郁等情绪障碍,各种负性社会经历、职业及劳动强度均会对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发病产生影响。
⚠️目前认为「幽门螺杆菌感染」是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胃炎中最主要的病因。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为40%~90%,平均为43%;
⚠️它具有传染性:几乎不到2个人中就有1人染病。
家庭内聚集性传染较为常见,如父母感染了幽门螺杆菌,其子女的感染机会会显著增加,所以建议分餐制,用公筷公勺。如果你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,建议家里其他成员也检查一下,因为这个细菌主要是口—口传播,一人感染,全家都可能感染。
⚠️这个菌是一级致癌因子,若忽视它,在慢性炎症的基础上,还可能进一步发展为消化性溃疡和胃癌(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患胃癌几率比未感染者高3~10倍),所以要查、要杀❗️治疗后还要定期复查,以确定是否根除。